中美都在誤判對方 貿易戰點收科?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8/09/19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美公布2千億美元關稅措施,有兩大意外
  • 美方低估了中國經濟彈性,施壓不湊效
  • 中方低估美國反華情緒,貿戰恐變持久戰

特朗普政府力排眾議,落實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,但在美方「極限施壓」之下,中方卻又展示強韌本質,對美方的需索決不讓步。在拉鋸過程中,隱然可以看出中美似乎都在誤判對方,無法在初合便擊敗對。這可能是最壞的局面,因為貿易戰已變成持久戰,殺傷力隨時超出預期,只是中美兩方究竟誰會更痛。

美國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時,有兩點出乎外界意料: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沒有拆開後分佈實施,而全部同時實施;稅率沒有一如傳聞般減低,儘管最初是10%,但至明年1月1日仍會上升至25%。

同時,特朗普也繼續「靠嚇」,明言「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打擊我們的農民和其他產業,我們將立即進行第三階段,即對另外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」。這意味著中國向美出口的所有商品都將被徵稅。

公布2000億美元關稅措施 有兩大意外

不用解說也能清楚看到,特朗普正在展示強硬,甚至試圖把針對中國的施壓,擴張至極限。特朗普如此激烈施壓,大概建基於他或他的團隊判斷--中國已無招可還擊,將會很快認輸、屈服並讓步,美國收割的時刻快到。

中美領袖都在誤判對方。

其中,中國在第一輪互徵關稅過程中,很有策略地瞄凖了對美國生產商傷害最大的最終產品,但是隨著關稅範圍擴大,中國不得不瞄凖幾乎所有從美國進口的產品,包括需要在中國進一步加工和組裝的中間產品,這意味著報復措施將傷害中國自身經濟。

同時,美方判斷中國經濟增長放緩,也讓中方不敢也不能輕易反擊美國。

但套用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朴之水(Albert Park)的話,美國可能誤判,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彈性;儘管中國在貿易戰中受傷不輕,但是中國企業可能將出口轉向其他國家或開發國內市場,甚或使人民幣主動貶值,以抵消新關稅帶來的部分負面影響。

美方低估了中國經濟彈性 施壓不湊效

事實上,官方數據指,外需目前僅佔中國GDP不到10%,內需槓得起由中國經濟,這也是中國堅拒向美方屈服的重要底氣。

但當然,中國也一直在誤判特朗普這個人,導致無法對正弱點,技術擊倒特朗普。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仇朝兵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就坦言,「特朗普競選總統以來,中方對特朗普各式錯誤判斷一直延續到現在,認為是不靠譜的商人、出發點只為做交易等,現在回頭看,證明都是錯的」。

中美角力,短期難平息。

觀察人士指,中方沒有充份了解特朗普對美國國家利益的忠誠、也輕忽美國內部整體反華情緒,致使貿易戰開打後,應對上一路呈現被動。

中方低估特朗普愛國 也沒掌握美國反華情緒

中美各自誤判對方,向對方展示吋步不讓,結果只會導致這場貿易戰曠日持久;其中朴之水更估計,中美的失業率都比較低(4%-5%),美國經濟增長強勁,中國穩定,除非有一個國家或兩國都感受到不可承受的經濟痛楚,否則貿易戰不太可能結束。

但觀察人士指,一場持久戰對中國、美國甚至全球的傷害,將比短兵相接大得多。目前中美誰勝誰負難料,事態發展充滿不確定性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